“哈伊。”
上野大佐应了一声,随后走到战区地图前立定。
“各位长官,根据第六十二师团掌握的数字来看,目前洛阳会战前线皇军一共配属有27个船舶工兵中队。”
船舶工兵是日本陆军为了跟海军竞争而搞出来的一个别扭兵种,在整个二次大战中只出过几次场而已,不过如今在邙山战事中却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尚有17吨级木质大发艇15条、34吨级铁壳特大发艇6条、8吨级中发艇32条、3吨级小发艇55条,另外还有临时加装汽油机的支那渡船、渔船11只,无动力的渡船、渔船37只,累计一次性可以运输1000吨左右的物资及人员。
而皇军目前在邙山一线共计还拥有3.1万人,若以每人携带一杆步枪及相应子弹计80公斤来算,约合2500吨,因此,只需要3个来回就可以把整个南岸皇军撤回河北。
以中发艇平均6节的航速计算,2.5个小时,最多3个小时就能往返一趟。”
竹下中将打断道:“小发艇和加装汽油机的支那渡船、渔船应该达不到6节的航速吧,更不要说那些无动力的支那渡船、渔船了,上野君的计算太不仔细了。”
上野真臣大佐是做好功课的,因此,毫不犹豫的回答道:“竹下长官,小发艇及支那渡船、渔船的确是无法达到6节航速,但是大发艇和特大发艇的航速远高于中发艇,因此,小发艇及支那渡船、渔船或许整夜只能跑两个来回,但大发艇、特大发艇却可以2个小时跑一个来回,完全可以弥补小发艇和支那渡船、渔船因为航速问题损失的运力。”
长野师团长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上野参谋长只计算了人和部分轻武器的重量,却忽视了炮兵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资,恐怕不妥啊。”
日本是个物资极端贫乏的国家,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养成了战后及演习后回收子弹壳、炮弹壳的习惯。
连子弹壳和炮弹壳都要回收的国家和军队,是根本无法轻易舍弃大批的火炮及其他物资的,即便这是撤退的必须。
上野真臣大佐砸吧了一下嘴:“第六十二师团没有独立的炮兵队,装备的70mm步兵炮和81mm轻迫击炮的重量倒是不大,完全可以随船撤走,但是第卅七师团和廿七师团装备的四一式75mm山炮和九四式75mm山炮光炮身就重达540公斤、九九式105mm山炮更是重达800公斤,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装备的九零式75mm野炮重1.6吨、九五式75mm野炮重1.1吨,独立重迫击炮第1大队装备的九七式150mm中迫击炮重352公斤,独立野战第一高射炮队的八八式75mm高射炮重2.5吨,重不要说了,而且往往要占据一整条船,太消耗运力了,若不能增加运载艇船数量,只怕无法悉数带回北岸,更不要说其余的各种物资。”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在山西作战时损失非小,因此,旅团长两宫康纯少将更不允许己部有任何重大的损失,此时,见上野大佐说得吞吞吐吐,当即插嘴道:“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曾长期驻守黄河北岸,因此,我本人很了解本地天文地理情况,7、8月间河南,入夜时分是下午18时以后,天明时分是凌晨5时30分前后,期间接近12个小时,就以中发艇3小时来回一趟计算,足可以运输4次,应该保证将尽可能多的人员物资撤回北岸。”
两宫少将随后又补充道:“我们不顾派遣军和方面军的要求,实施转进的目的在于将各部的剩余兵力有效的用于山西、河北、山东的治安肃正,以及正县正面战场,而必要数量的火炮及必要的军用物资是各部战力维持的关键。”
上野大佐还是摇了摇头:“要想将全部人员物资都带回北岸是不可能,即便临时增调艇船也已经来不及了。”
上野大佐有一句话没有说,不过在场的几位日军将官其实心裏也清楚。
事实上,在丧失了郑洛前线制空权后,每天昼间都有相当数量的艇船被支那空军摧毁,导致艇船补充的数量远远弥补不了损失的运力,若是再拖延撤退时间的话,只怕日军想退也退不了,最终只能活活的困死、饿死在北邙山上了。
本乡中将当然是支持自己的参谋长的:“竹下学长,长野君、两宫君,必须从邙山一线撤退是不是已经是我们的共识了?既然如此,中国有句话叫当断则断,还有一句话叫做有舍才有得,现在我们是我们必须做出取舍决断的时候了。”
竹下义晴中将眯起眼睛考虑一会:“好吧,我会通知(师团参谋长)关根久太郎大佐过来与上野大佐共同完成(邙山撤退)参谋作业的。”
长野师团长犹豫一会也表态道:“第卅七师团也会安排(参谋长)恒吉繁治大佐参与相关参谋作业。”
三位中将达成了一致,资历远不如三者的两宫康纯少将也只好点头了:“我立刻命令坂西中佐前来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