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初,戴季良安排大总统府办公厅主任宋成升任大总统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该任命一经下达,顿时引来了各种议论,大多政治观察家认为原大总统府秘书长司马即将升任某部部长,遗职将由宋成接任。
不过宋成成为大总统府秘书长之后,势必交卸办公厅主任一职,谁会接替宋成担任大总统府办公厅主任,一时间引起了诸多有资格者的摩拳擦掌。
众多民间分析家认为在所有候选者当中,情报委员会主任乐怡的机会最大,原因很简单,宋成在成为戴季良贴身大管家之前也是情报头目出身,而戴季良身上又有太多不可告人的隐私,只有让乐怡上台才是公私两便的事情。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到了当年的6月,戴季良毫无征兆的解除了乐怡的情报委员会主任职务,并由原国家宪兵司令部司令卢宝安中将取而代之。
卢中将是安原安康人、陕军老兵出身,后来入读过西北陆校一期速成班,历任陕军连长、西北军营长、旅参谋长、团长、副师长、军事情报局副局长、宪兵司令部司令、首都衞戍司令部参谋长、国防部人事司助理司长、国家宪兵司令部副司令、总参谋部内保办公室主任等职,虽然并非情报部门的圈外人,但他并不属于乐怡的老部下,也不是宋成的心腹人,甚至可以说与情治系统两大派系素无瓜葛,他的上位不能不让中国情报界感到震惊和莫名。
于是乐怡的一干门徒们便试图上门向乐怡讨教应对法门,但令他们诧异的是,乐怡居然失踪了,谁都不知道昔日这位中国情报之王的下落。
怎么回事?难道是?
没错,是戴季良下手了。
7月1日,最高军事法庭以贪污、挪用经费、叛国等罪名判处乐怡25年监禁,至此乐怡完蛋了。
堂堂的中国情报之王,居然就这样轰然倒台了,不明所以的人们都想知道为什么。
很快,内幕消息传了出来。
有高层知情人士宣称,乐怡之所以倒台,是因为他截留情报经费、搞小金库,同时又在情报委员会内任人唯亲,情报经费分配极不均衡,情报部门内部怨声载道。
真的?假的?原因就这么简单吗?
其实所谓截留情报经费是不存在的,搞小金库倒是真的,但是国家下拨的经费是有定数的,若不截留经费,乐怡又哪来的钱搞小金库呢?
事实上,与国内其他吃财政饭的部门不同,情报委员会是有自己的收入渠道的。
根据情报委员会自己的报告,目前情报委员会以各种马甲的名义持有170亿中元(约合0.85亿美元,约占中国证券市场0.32%)的中国股票、400亿日元(约合1.12亿美元,占现而今日本证券市值的1.15%)的日本股票和债券、344亿朝元(约合0.344亿美元,占当前汉城证券市场总市值的0.85%)的朝鲜股票和债券、48亿泰铢(约合0.8亿美元,占曼谷证券市值的1.43%)的泰国股票和有价证券,以及价值4亿港币的英国银行债券和另外2亿港币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
其次,情报委员会还在日本、朝鲜、泰国、柬埔寨、南坼、马来亚等地拥有超过30万英亩的储备土地,这些土地大多位于城市中心或城市近郊,升值的空间巨大,且土地上的酒店、旅馆、市场等也由情报委员会专门派人经营,能源源不断的向情报委员会提供充沛的现金流。
再次,在日本、泰国等地,情报委员会还通过当地黑帮掌握了走私的渠道,各种地下商品的销售也为情报委员会带去了极大的收益。
最后,作为东北亚和东南亚最大的暴力团伙,情报委员会还在国内外收取黑帮保护费,总金额每年高达数千万美元之巨。
刨去长久投资增值计划,情报委员会每年的拨款外收入高达300亿中元,这也是为什么情报委员会及下属机关能迅速成为亚洲最大的情报网络的关键所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乐怡能长久坐稳情报委员会主任的位子,与情报委员会经营成功不无关系。
那么乐怡有没有任人唯亲呢?当然是有的,在中国做任何事情首要的就是排除他人的牵制,因此,不搞任人唯亲,当头的是无法顺利开展工作的,不过鉴于宋成还在位子上,戴季良又不允许乐怡在情报委员会内搞一言堂,因此,乐怡也只能在经费分配上动脑筋了,这就是所谓的情报经费分配不均、情报部门内部怨声载道。
然而话又说回来,负责国内防谍反谍保密工作的国家警察公共安全总局、国家保密局和宪兵司令部的支出又怎么能与涉及海外情报工作的军情局、外交部情报司、农工商部国际产业情报司的开销相提并论呢?彼此之间有所侧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要是某些部门的抱怨作为乐怡的主要罪状,想来是不能服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