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乐怡倒台(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757 字 2个月前

那么乐怡真正倒霉的原因是什么呢?总不至于是情报委员会给戴季良送美女,引得大总统府后宫的莺莺燕燕翻了醋坛子,进而在戴季良吹了枕头风吧。

有不明真相的群众想探个究竟,但知情者却咬紧了牙冠,死活不开口。

好在戴季良也需要辟谣,否则,以莫须有的罪名拿下乐怡的话,势必会动摇他的基本盘。

于是这才有“真正”的内情传了出来,原来乐怡是倒在了情报委员会创收项目之一的向国内黑社会收取保护费上了。

打击国内劣迹斑斑的青帮、洪门、哥老会是戴季良的决断,为此他不惜把儿子都投入到打击的第一线,然而戴季良第一个任期都已经临近结束了,青帮等三大国内黑社会组织依旧铲而不绝,责任归咎在最后,矛头无不指向身为情报委员会主任的乐怡。

为了压迫乐怡配合国内军警部门扫黑,戴季良曾三次与乐怡谈及整顿三大会社,但乐怡采取拖延战术,敷衍戴季良的命令,甚至还暗中扶持青帮组成人民自治党,这就深深的触怒了戴季良。

当然乐怡的本意是利用黑帮控制工会,清理反政府力量,但上位者却更关注自己的命令是否得到了执行,因此,乐怡属于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还有消息称,乐怡涉嫌操纵国内的毒品交易。

扫毒、禁毒是戴季良从陕军时代就开始做的事情,一开始戴季良的地盘少实力小,所以扫毒、禁毒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再加上又要靠经营毒品买卖外维持军队,故而主要采取限毒的方式,但随着戴季良的地盘扩大,等到戴季良成为了临时政府主席、第三共和国大总统后,扫毒、禁毒的力度陡然加大了,时至1955年,根据国家警察总署的报告,国内各种公开或秘密烟馆已经100%关闭、国内烟土种植区已经基本铲除、98%的吸毒人员已经戒毒或收容在戒毒所内正在戒毒。

可惜到了这一步,国家警察方面就是无法尽了全功,原因很简单,情报委员会正在想方设法向日本、美国和欧洲输出毒品,连带着国内最有钱的那批瘾君子也能高价买到市面上已经断绝了的鸦片、吗啡甚至海洛因。

情报委员会向驻日美军和欧美输出各种毒品,戴季良是乐见其成的,但是情报委员会还在琉球向驻琉球美军出售毒品、并导致琉球的毒品流入国内,这就是戴季良所不愿意见到的,再加上得知情报委员会在国内戒毒所内向国内权贵子弟高价出售毒品,这就彻底激怒了戴季良,由于,戴季良要求乐怡对情报委员会进行整肃,结果乐怡阳奉阴违,拿了几个小喽啰来塞戴季良的嘴,最终没有什么大改观,于是戴季良便决定正本清源拿乐怡开刀了。

更加致命的是,乐怡还背着戴季良秘密与美国方面达成协议进行情报合作,以情报委员会掌握的英国间谍机构在东南亚活动的情报、印度与苏联方面重新接洽的情报(从巴基斯坦和阿萨姆两国情报机关获得)及部分苏联情报(由渗透进共产党的情报人员提供)交换美国获取的北日本及流亡北日本的朝鲜社会主义劳动党情报。

也不是说中国情报机关与美国同行之间不能进行情报交易,但问题是乐怡不单单是先斩后奏等生米煮成熟饭了再向戴季良报告,而是彻底忘记了向戴季良报告。

由于很难说乐怡此举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但不可否认是再次触犯了戴季良的忌讳。

几个不利因素加起来,乐怡自然也就在劫难逃了。

至于戴季良拿下乐怡的代价自然是很大的。

乐怡在情治部门深耕近四十年,门下可以说遍布情报委员会,拿掉乐怡不拿他们,等于敲山震虎放了一个空炮,但要是跟着拿下他们,那说成是地震也不过分,情报委员会内部伤筋动骨是必然,而且乐怡掌握情治部门多年,掌握的各种阴私车载斗量,不知道会多少人因为他的入狱而坐立不宁。

不过刚刚七十岁的戴季良还算是精力旺盛,有能力控制住全盘局面,所以除了极个别的高级情报人员成功叛逃之外,在宋成和卢宝安协助下,还是大体平静的度过了此次危机。

这件事也给戴季良敲了警钟,让他警觉自己在用人上的失误,所以,让观众掉眼镜的事情再度发生了。

时任大总统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的宋成随后以预备役上将的军衔退休,原第三机动军军长周光有上将接替出任财政部长的司马成为大总统府秘书长,原国防部财务司长韩光琦中将转让大总统府办公厅主任,大总统府衞队长谷知乾谷良第中将兼任大总统府办公室副主任。

大总统府办公室随后改组,改组后的大总统府办公室下属情报(第一)、通讯(第二)、侍衞(第三)、医疗(第四)、档案(第五)、总务(第六)、财务(第七)、人事(第八)等处。

另外情报委员会主任一职也明文规定只准一任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