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北日本方面咬定这是美国与南日本方面的政治陷害,双方边境线上的部队因此,一度处于擦枪走火的边缘,直到当年12月份,在瑞士政府和印度政府的调解下,双方才偃旗息鼓。
而更令戴季良警觉的是,提倡苏美缓和的美国共和党艾森豪威尔政府即将为美国民主党的肯尼迪政府所取代。
说起来,从民调上显示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输给肯尼迪,但问题是,老人家身体实在不好,在任上屡次昏厥,实在无法代表共和党参加连任,不得已才安排副总统尼克鬆与民主党推出的肯尼迪进行对决。
结果其貌不扬的尼克鬆不出意料的输给了年轻且颜值更高的肯尼迪,从而使得民主党在时隔四年后重新入主白宫。
对于民主党的再度上台,戴季良是持乐见态度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共和党政权考虑更多的是国内大财团的利益,提倡自由贸易,想方设法的要打开中国及附属国家的市场併为此给中国政府施加了许多压力。
而民主党方面显然较少采用威逼的手法,而较多的使用利诱的手段,即向中国政府提供更多的贷款,借此诱使中方在美国更多的消费。
两党的比较之后,戴季良自然更加喜欢民主党人喽。
不过对于国际形势来说,肯尼迪的上台意味着美国对外政策即将发生变化,苏美之间的脆弱和平能否持续下去,势必引起各国的更大关注。
“大使阁下,请你转达大总统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问候,对于他的即将离职,大总统非常的不舍。”
受戴季良之命约见美国驻华大使庄莱德(Everett Drumright)的中国外交部长陈美悦表情得体的转述道。
“大总统是见秋而悲,要知道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物还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已经不多了。”
庄莱德意味深长的回复道:“请部长先生代表我向戴大总统表示敬意,我会向总统先生转达戴大总统的问候的,但我记得,麦克阿瑟将军在结束他军旅生涯的最后时刻,在西点军校的告别词中曾经说过,老兵不会死,只是他们身影悄然隐去。”
陈美悦感慨的揣摩了几遍,点头道:“是的,老兵远去了,但他们的传说还在。”
庄莱德知道陈美悦特意约见自己过来并不是为了传达戴季良的几句问候,因此,耐心等待着陈美悦的下文,果然,就听陈美悦转入正题道:“大使阁下,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应该是在明年的1月20日吧?”
庄莱德点了点头:“1月20日进行总统宣誓就职仪式已经是惯例了,此次也不例外。”
“那么我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议,希望贵国政府能在明年1月初的时候邀请大总统访问美国。”
陈美悦语出惊人道。
“大总统希望能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当面告别,也顺便能参加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
庄莱德一惊,他当然知道所谓与艾森豪威尔总统当面告别只是虚的,而参加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才是中国政府的实际目的。
但从某种角度来说,戴季良可以说是战后国际政坛的硕果仅存的几位地位最高的耆老了,居然愿意屈尊前往美国参加肯尼迪的就职典礼,看起来中国政府是对民主党政权下了重注了。
庄莱德可是艾森豪威尔委任的驻华大使,这也意味着他是共和党的人马,显然,他是不愿意看见中国政府与民主党政权如此亲近的。
但问题是,他并没有权力接受或拒绝中方合乎流程的申请,而以他的政治智慧来分析,他也知道,既然中方走了流程,显然该谈的已经跟民主党方面谈妥了,想来共和党人把持的国务院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与中方闹不开心。
既然如此,庄莱德又怎么会做难人呢,就听他表态道:“我一定将中国政府的请求和戴大总统的好意转达给艾森豪威尔总统和肯尼迪总统,做为美国驻华大使,就我个人而言,也乐见总统阁下能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陈美悦听懂了庄莱德话中的潜台词,于是微笑着再度保证道:“明白,我知道交接过程中的纷乱,但希望大使阁下务必促成此次访问。”
既然对方给了面子,庄莱德自然顺势下台:“请部长先生放心,我一定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