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舍宁(下)(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2151 字 2个月前

舍宁联想起自己在北日本看到的情况,轻声地说道:“还是要放开管制。”

卢基扬诺夫赞同道:“计划经济的模式过于僵硬了,应该适当的放开管制。”

舍宁决定道:“国家计委和中央社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应该先从农业方面开始,全面吸收北日本、BBO两国的成功经验,结合苏联农业的自身特点,拟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苏联农业改革计划来。”

马斯柳科夫应道:“一定完成总书记同志的命令……”

1998年2月1日,在苏共仲央临时权会上,舍宁有些莽撞的宣布在苏联全境实施农业改革,取消集体农庄,设立乡镇一级行政机构,并将原属集体农庄的土地全部分租给个人(最多不超过300俄亩/人)或若干农户组成的农业合作社(3000俄亩以内)承租人将获得最少30年的承租权,并每年以额定的农副产品缴纳田租、换取化肥,同时原集体农庄所有的农业机械暂时先归由乡镇农技站管理,待农户需要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租金同样用农产品支付……)

农业改革实施后,当年的效果并不是太好,太多的农户对农业改革信心不足。

于是反而因为集体农庄的取消导致苏联境内的粮食全面减产,对此苏联全党对舍宁的改革有颇多质疑。

但舍宁顶住了反对派的压力,并在不同场合大力号召苏共党员率先承包土地,结果看到了舍宁坚定的态度和先行者不错的收益。

从1999年开始农业改革逐步在全苏铺开,到2002年的收获季,全苏的农户副产品产量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此后更是节节攀升,最终于2006年达到了苏联最好时期的农业水平。

大喜过望的舍宁趁热打铁的宣布支持农户或城市青年下乡垦荒以解决苏联农业人口不足的问题,为此甚至提出了垦荒期三年内免交田租、三年后的五年内国家再减半收取田租的政策,由此一举使得苏联的农副产品产量于2009年超过了前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最高峰……

得益于农业改革的成功,威望大增的舍宁2003年根据北日本和BBO两国的经验教训,推出了苏联版的工业改革第一阶段计划,正式在不涉及国计民生的工业领域放开管制。

不过根据舍宁的改革方案,苏联并没有实施工厂承包制度,而是推出了人人持股计划,在废除国家派遣厂长的基础上将等同于工厂价值的虚拟股份分配给全厂职工。

然后由工厂职工选举工厂领导层,然由这些工厂领导带领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等国家收取必要的税收和机器折旧费用后,所有产品可以自由在市场上销售,收益按工人持股比例分配给全厂职工。

同样的,这份工业改革计划有很大的不足,首先没有考虑产品是否能够获得市场认可,接下来没有考虑设备的升级换代,因此,在实施三年后,舍宁又推出了工业改革第二阶段计划。

舍宁版苏联工业改革第二阶段计划中将原本已经实施虚拟股权转换为真实股权,从而形成国家保有三分之一股权、工人干部保有三分之二股权的局面,此后,国家不再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工厂和研究院(设计局)可以自己制定研发、生产、销售、改进、变更计划。

苏联工业改革计划第二阶段相当的激进,而且涉及面也扩大到除军工、石油、半导体等少数重点企业外的全部工业领域和大部分的商业领域,等于一下子把绝大部分的苏联国内企业推向了市场。

再加上舍宁放开价格的决定,一时间引起了苏联国内较大的混乱,好在苏联政府依旧实施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半薪退休金的社会福利制度。

且没有向西方全面开放市场,也没有外来资本搅局(KGB搞技术情报也很厉害,所以苏联不需用市场换技术,可以有序的引进外国企业在苏进行生产和销售)。

因此,在长达五年的阵痛之后,苏联企业的转型基本完成,但此时,又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工商企业经营不善、濒于倒闭的现象。

于是舍宁又制定和实施了苏联工业改革第三阶段计划和苏联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苏联银行业改革计划、苏联工会改革方案、工人培训和工人雇傭改革方案等一系列的改革法令,有效的减少了企业倒闭带来的工人失业及工人再就业后无法获得新企业股权的混乱和冲击。

同时,舍宁又下令在暂时不进行核大战的前提下对军工企业进行合理化生产(在保留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部分实现军转民)进一步减轻苏联财政方面的压力……

在进行国内三大产业改革的同时,舍宁继续重视国内的思想和舆论建设,大力打击分裂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先后逮捕、驱逐30000余人)。

并进一步清除各级腐败分子、特权分子(更换了100余名苏联中央委员、300余名加盟共和国党委委员、近千名州委委员)稳固了苏联国内的安定局面,使之能与经济改革相辅相成。

舍宁还重视制度建设和干部轮替,在其威望最高的时候,重建了赫鲁晓夫开创的但被勃列日涅夫推翻的干部退休制度……

在国际方面,秉承舍宁的意旨,苏联一方面缓和与仲、波、罗、芬、土等邻国及北约的关系,并削减了苏军三分之一的陆上作战部队(并未放弃进攻学说)。

另一方面却加大了在洲际导弹、激光武器、信息化装备上的投入,并展开与美国有礼有节的斗争(支持欧盟成立、分化仲美关系,维护残余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独立,保护萨达姆、穆巴拉克、阿萨德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等等)继续维持了苏联作为第二个超级大国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到了2009年年底舍宁因脑溢血突然去世的时候,苏联已经基本走出了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窘境。

一个浴火重生的苏联继续屹立在世界之巅,使得美国独霸的梦想又一次沦为一厢情愿,更为中国及欧盟的崛起打了完美的掩护(2011年美国GDP总量14.2万亿美元、欧盟14.1万亿美元、中国13.3万亿美元、苏联6.4万亿美元,而从工农业总值上来看,美国4万亿美元、欧盟4.3万亿美元、中国4.1万亿、苏联2.3万亿美元)多极世界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