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要求让藤田眉头紧锁,于是等到常先生刚好说完了,他断然拒绝道:“以这样盲目自信的条件,日本政府是绝对没有接受的可能的,贵国必须撤销相关要求,并接受日本的条件,两国间的和平才会到来,否则,就等着大日本皇家的铁蹄撕碎一切吧。”
米赫急忙阻止藤田的歇斯底里:“藤田领事请不要激动,双方的差距很大,但并非没有谈判的余地,另外,我再次提醒两位,世界是很广阔的,在中日之外,依旧存在极大的利益可供两国获取,所以两国政府不应该拘泥于当前的一些微利,目光要放一点,按中国话说,两败俱伤对双方都不是好事,而且还耽误了两国获得更大收获的时间,这是一种极端得不偿失的行为,用鼠目寸光来信任非常贴切。”
听罢米赫的话,藤田沉默一会,点头道:“我会把中国方面的要求,以及米赫先生的意思转告国内的,不过,日本政府可能需要德国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的背书,这就不是我的层级所能接触的,一切还要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厦门岛上本来就有英美法等多国领事馆,因此,中日在德国的干预下进行停战谈判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很快让英美两国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此前,中国正在和英国谈判一笔总额3000万英镑的政府间低息贷款。
这是中国拖住日本后,英国政府给予的酬庸,以帮助战时的中国稳定金融和币值,如今听说中日重新接近,日军可能从中国脱身并转而南下,刚刚接任大英帝国首相的丘吉尔勃然大怒,当即威胁说要停止贷款协议的谈判,借此威胁中国政府继续和日本打下去,不过接下来英国人在这笔贷款的谈判上却给出了更加宽松的条件,显然想通过威逼利诱才迫使中方就范。
而一心想介入世界大战的美国政府却另有算计。
美国人却不想大英帝国在此时,就倒下了,但要吊住大英帝国的这口气就必须让日本先陷在中国。
于是美国人一面以中立为由开始扣留中方在美购置的机械、原料及军民两用产品,另一方面却开始向日本方面大量出售原油、废钢铁等战争物资,借此鼓动日本在中国继续打下去,然后一步步的诱使日本沿着不归路往下走。
潜伏在德国驻日本大使馆的红色间谍佐尔格则源源不断的把德国调停中日战争、中日谈判等一系列情报发回了苏联,觉察到德国险恶用心的苏联政府,也做出了积极的应对。
原本仲苏之间就在进行对华援助的商议,这下,相关进度大大加快,苏方甚至果断的抛弃了在中国扶持共产党卷土重来和将其合法化的设想,把出售军火改成了无偿援助,并试图与中国缔结《仲苏友好条约》……但另一方面,苏联也开始与日本进行关于(向日本)出售中长铁路的谈判、《苏日友好条约》的谈判,并明里暗里告诉日本人,彼此可以互相承认满洲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存在……
错综复杂的各方外交努力在推波助澜,而国防政府内部也对中日之战和中日谈判议论纷纷。
以汪精衞为首的对日妥协派主张经济上可以接受日本的要求,并以此换取日本对中国领土完整的承诺。
以张学良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日本必须归还东北,并要求日本赔偿“9·28事变”以来的一切中方损失。
某些中立派则建议中日两国互不赔偿,各自恢复“卢案”以前的状态。
而戴季良为首的国防政府内最大派别西北派却保持了惊人的沉默,但却没有放下对华北、华东前线的增补及各种物资、人员的后撤工作。
6月15日起,中日连续在厦门原日本领事馆进行了多场密集谈判,对两国停止战争的条件进行逐条的辩论,只是,外交人员的努力并不能弥补两国间巨大的差距,谈判到6月19日,已经濒于破产,双方外交人员就差打道回府了。
6月20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同时约见中日驻德大使。
在德国外交部,里宾特洛甫盛气凌人的教训了两国大使,认为两国不能捐弃前嫌的原因是太过斤斤计较,随即,里宾特洛甫向两国大使展示了德国对远东地区的未来规划。
在这份德文版的远东地图上,香港、蒙古和中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划入了中国范围,东西伯利亚、滨海地区、库页岛北部及马来亚、缅甸划入了日本领土。
随后,里宾特洛甫训斥道:“如此巨大的利益就放在两国面前,难道不比中日间的蝇头小利更值得期待吗?”
两国大使迅速德国的许诺和建议传回国内,然而中日两国各自判断得出了相近的答案,即这是德国为中日两国所画的一张大饼,不值得深信。
中国认为自己没有实力实现并吞中西伯利亚的目标。
而日本陆军高层则以20年代出兵远东共和国的经历认定,在德国彻底击败俄国之前进军远东,只能是为德国火中取栗。
日本海军以为夺取马来亚、缅甸乃至印度的前景看起来很美,但结果不过是加快了英国向德国认输的速度并恶化了日本与英美的关系,失大于得且未来德国未被不会后悔……
既然,德国方案不足为持,那么中日谈判自然就彻底破灭了。
6月23日,日本谈判团悄然返回台湾,6月24日,日本内阁做出最后决断,立刻实施登陆上海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