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争之争(1 / 2)

凉风习习,秋高气爽。日影西斜,北雁南飞。

刘邦,萧何,张良坐在凉亭,开始了“刘邦问计张良”这番后被加载史册的交谈。

阴险家萧何轻嘬一口茶,首先开腔问道:“沛公自芒砀山斩蛇起义以来,攻州夺县无往不利。然新近受挫于魏师,吾泗水儿郎,三停已去二停。如今吾义军东有魏咎,西有秦嘉,北有田儋,南有吕臣,俱是兵力鼎盛,虎视眈眈。乱世之中,何去何从,不知子房先生有何高见?”

张良将折扇往石几上一置,问道:“不知沛公举兵,志在何处?”刘邦想也不想,高声道:“当然是诛除暴秦。”张良微微一笑:“各路诸侯俱志在诛除暴秦,与沛公之志不谋而合,沛公又何惧为彼所吞并?”

刘邦闻言顿时语塞,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秦末大小诸侯,哪一个不是打着“诛除暴秦”这张虎皮,卖着割据一方的膏药。刘邦私心也是想把自己的地盘做大自立为王,只是不便明说。那张良竟一针见血,刺讽他言不由衷。他哪里还说得出话。

张良语锋依然犀利,咄咄逼人问道:“沛公可是欲效此四家诸侯,称霸一方么?”

刘邦正欲点头,只觉足趾被人踩了一脚,却是那阴险的萧何在阻止他。刘邦望了望萧何,瞬时福至心灵,他那天才表演家的天赋绽放开来。

他干咳一声,高声道:“刘季之志,岂是魏咎田儋之辈可比!”张良哦了一声,眉梢上挑,等着听刘邦的下文。

刘邦长叹一声,说道:“天下苦秦久已!刘季举兵,是欲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魏咎田儋之辈,只是欲延其宗祠,继续七国割据之故事。”

他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话,显然已打动了张良。若是刘邦刚才那头一点道声是,张良这场话一谈完,便会告辞而去。这大汉的江山还不知能否创立得起来,历史也不知会走向何方。

张良心想,“沛公居然有如此大志,真是与魏咎田儋之辈不同了。”拱手道:“愿闻其详。”

说大话又不要本钱,刘邦这话闸一开,便一股脑倾倒出来。他语气激扬道:“这天下若是再像从前,诸侯割据一方,老百姓必饱尝战乱之苦。只有统一天下,终结这无休无止的杀伐征战方是正道。俺刘季乃天龙赤帝所生,欲效那始皇帝嬴政,扫平六合,让天下百姓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

张良心中一震,“信郎云刘邦乃真龙天子,果然不错。若非如此,沛公怎有这等鸿鹄之志。”她心中暗暗叫好,却不露声色问道:“若沛公能登上九五,也要学始皇帝那般废除分封么?”

“这张子房为何要问此话?对了,他是三晋盟副盟主韩盟主事,当然希望复兴他韩国。只是这韩国复兴非我所愿,若实话实说,他必大失所望。”刘邦心裏嘀咕。

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便去看萧何的眼色。萧何把头摇了一摇,刘邦会意,遂道:“只要不似周朝那般天子无法驾驭诸侯,分封亦无不可。”

张良大喜,一颗悬着的心方始落地。

萧何见张良神态,知他对刘邦的回答还算满意,赶紧趁热打铁,问道:“子房先生可愿助沛公得偿所愿乎?”

这一句话换个说法,就是你想不想投靠我们沛公,成为他帐下谋臣?张良的问题既然刘邦给了个满意的答覆,就轮到他们这一边发问了。

这关键的问题,刘邦当然关心。睁大一双眼,紧紧盯着张良。

张良展颜一笑:“子房此来沛县,固有此意。”刘邦闻言大喜,站起身哈哈笑道:“刘季能得先生相助,幸何如哉!”

张良即跪倒在地,说道:“子房必倾平生所学,助沛公完成心愿。”既然要效命刘邦,这一拜之礼必然少不了。

刘邦笑呵呵张着大嘴,将张良托起。触手处,只觉张良那一双柔荑纤细滑腻,心中一动,“这子房先生的手,怎似妇人之手?”但这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他欣喜得到张良之余,还来不及想到其他。

于是二人重新落座。

既然张良成了自己人,刘邦说话也不拐弯抹角。便叹道:“我部新近被魏军杀得大败,元气大伤。刘季虽有大志,奈何兵微将寡,又如何能去统一天下?”

张良微笑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沛公若能悟出这不争二字,这天下便可得矣。”

刘邦惑然道:“此话怎讲?”张良道:“如今之计,沛公当致力于存活,不可与众诸侯争夺天下,就连刚才所说的大志,也只可限于吾三人知道,万毋泄露外人。至于称王的打算,想都不要想。只有力图存活,方可等待良机一飞冲天。”

萧何道:“子房之言虽然有理,然一飞冲天需要实力。这泗水儿郎折损大半,如何能壮大起来?”

张良笑道:“天下之地何其大,四海之众何其多,图谋天下怎能只凭你泗水一郡儿郎。”

刘邦问道:“现在环敌在侧,想要存活也是不易。那周市大军虽去,随时还可回来。子房又有何妙计?”

张良哈哈一笑:“周市此去,再也不会回来,沛公又怎会有此一虑?”刘邦便问为何周市不会再来。张良道:“张楚倾覆在即。周市回到临济,估计章邯的大军也杀到了陈城。此时魏军面临的是灭国之灾,哪还有余暇来泗水攻城略地?”

刘邦问道:“除了魏国,泗水周围还有几处强敌。若他们动了攻我之心,又当如何?”

张良道:“只要沛公去除称王之心,暂时臣服于彼,不与他人交战,现各路诸侯无不欲收拢英雄豪杰,以沛公之名又怎能加害与你?何况若能施展手段,那些强敌变成吾之援助也未尝不能。”

让敌人变成自己的援助,这种想法刘邦从未想过。张良一语,让刘邦眼前一亮。

有强敌来到,只须献上一封效忠书便可安然无事。若是对方仍不动心,要来灭俺刘季,俺再找一个强者,献上另一封效忠书。只要有人收下俺的效忠书,便不能见死不救。到时必派来援军保俺刘季的性命。如此以强击强,以敌制敌,我沛县义军在一帮强敌之中,倒能活得有滋有味了。

至于写那厚颜的效忠书,对于这无耻的流氓,又哪是一桩难事。

还可像东海秦嘉一般,打着陈胜的旗号,收拢大众,图谋发展壮大。到了可与陈胜叫板的时候,把脸一抹,咔嚓一声,将陈胜派来的使者就地正法。这种卑鄙的事情,想必刘邦那流氓也干得出来。

刘邦越想越高兴,越想越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要不是张良这位天下名士在此,他简直要手舞足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