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说重点(1 / 2)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2176 字 5个月前

寒冬悄然过去,转眼间就是除夕之夜,春节即将降临,所谓新年新春新气象,在经历了干旱涝灾,杭州百姓迫切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着美好的未来。

扫尘,请神,祭祀,杭州城大街小巷不时传出阵阵响亮的爆竹声,小店商铺里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铿锵顿挫,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当除夕子夜来临之时时,刹那,爆竹如雷震响云霄,城里城外寺庙道观钟声也纷纷转承起合地荡漾起来,百姓之家还在庭院里垒起旺火,以示来年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并借以驱散往年霉气。

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烟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无论守夜的大人,还是不愿安睡,精神抖擞的童子,纷纷绕火而坐,共同祁愿今年五谷丰登,岁岁平安,财运亨通……

末了,一家老少开始饮起了屠苏酒,程序有些特别,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举杯,但是喝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小孩开始的,大概是寓意着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一夜过去,天色未亮,鸡未打鸣,家家户户庭前就燃起了串串爆竹,不时,大街小巷的道路上都铺上一层纸屑,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如果是在后世,肯定少不了被开几张罚单,且责令赶快清理干净,免得影响市容,然而在古代,这可是谓之满堂红,瑞气十足的象征,谁也不能乱扫,动了,就准备吃主人家的帚把吧。

大年初一,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祝愿新年如意,问候拜年,这是历经千百年的传统习俗,是百姓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也是诸多小孩的最爱,因为那时能讨得许多利钱。

然而,若是邻居和亲朋好友太多,却也是件麻烦事情,毕竟分身乏术,特别是那些交游广阔的人们,友人不能尽数,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肯定不会一一上门拜访,但是就算论出亲疏远近,明面上也不能厚此薄彼。

自然,这也难不倒聪明的古人,或许是得益于某人的偶然行为,见到自己抽不开身,灵机一动之下,就使遣仆人带着一张写着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也算尽了心意,方法传出,立即得到生性浪漫的士大夫们的赞赏,便开始流行起来,成为一种时尚,跟现代贺年卡片差不多。

每到新年时刻,街头巷尾尽是片子飞,空车走的情形,所以,一些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还不时能听到守门院子大声朗诵:“有客到,四人,其一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其二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其三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其四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当然,有些地方,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讨口彩图吉利的事情,就比如钱塘县衙前面,天色刚泛白就挤满了前来贺岁的宾客,熙熙攘攘,人潮涌动,热闹非常。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好诗,贴切。”

“楚知县新作果然不凡,大气……”

得知楚质未在,前去给太守拜年了,来客并没有失望而归,纷纷选择留下等候,对着悬挂在厅中的诗词大肆评价起来,阿谀奉承之声慷慨激昂,激荡四溢,回音阵阵,唯恐别人听不到似的。

与此同时,知州衙门也是一片喧嚣热闹的景象,然而,只是门外热闹而已,固然是潮如流,车马如龙,但是在范仲淹的严令下,没人敢放行这些来客进去,其实来客们也了解范仲淹的性情,知道这次拜访多半会无功而返,但是来了是心意,不来就是态度问题了。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的,就好像楚质,在一个衙役的带队下,绕到州衙后门,从后院走廊直接穿行到内宅的书房里,范仲淹安然正坐,手里拿着一册制作精美,隐约散发个淡淡墨香的书籍,聚精会神的默默阅读,似在细细品味,浑然不觉楚质的到来。

不敢打扰,楚质施礼之后,悄然站立一旁,耐心等候着。

只见范仲淹一页一页的翻书细阅,好像已经深深陶醉其中,时间流逝,须臾过了半个小时,才慢慢合上书本,沉吟了片刻,才轻轻抬头,额眉微皱,伸手示意道:“既然来了,就不必拘礼,坐下说话。”

楚质连忙拱了下手,轻巧坐了下来,屁股只占半边椅子,正襟危坐,一脸恭听训示的模样,此行不仅是来向范仲淹拜年,而且还有其他目的,就是为了诗词集的事情,没有通过范仲淹的审核允肯,虽然是自己的书,但是他却不敢随意刊行天下。

“只是初稿而已,为何印制得这么精制。”范仲淹轻手抚着书页,脸上似乎有几分不悦之色,微微皱眉,轻声道:“费了不少钱财吧。”

在范仲淹的指点下,楚质几经删增,终于把自己的诗词集定稿,只等通过范仲淹的敲定审核,就能让印社校对排版印制了出来。

楚质闻言一怔,目光落在诗词集上,既然是呈给范仲淹的礼物,那肯定是制作得最为精美的,无论是封面,还是纸张,就连印书的墨,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用的是有价无市的潘谷墨,不说书本的内在价值,就是制作的成本就在百贯以上,属于富贵奢侈品之流。

本是好心,然而却忘记范仲淹出身贫寒,性格勤俭节约惯了,若是一般的书籍也倒罢了,像这样奢侈的东西肯定看不顺眼。况且,按照时下的观念,印书都是自己出资的,而且书籍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在人的印象中应该是质朴无华的,怎么能这样光鲜花哨,浪费钱财。

犹豫了片刻,楚质低头承认:“确实价值不菲,一本书,模约要一百贯钱。”见到范仲淹就要怒目扬眉训斥,又连忙补充道:“不过只是印了一本而已……”

倒也是实话,虽然如此,但也能让范仲淹心中不满,以恨其不争似的语气训道:“只为区区一本书,却花费近百贯钱,真是……穷奢极欲。”

也不怪范仲淹这么生气,想当年他为了求学上进,可是能把一碗冷粥分成几餐过日子,就算以后官运亨通,位极人臣,但是节俭本质也没有改变,听闻楚质居然这样奢侈,怎能高兴得起来。

也怪楚质倒霉,以前给范仲淹看的书稿,都是笔写的白稿,折腾日久,好不容易得到了范仲淹认可,便兴冲冲的正式印制出来,以观其效果,做最终的敲定,一时兴奋,考虑不周,撞上了枪口。